top of page

從容地死去

  • 作家相片: 牙 穆
    牙 穆
  • 2月5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

從容地死去


考慮到這些之後,如果死亡已經不是令人擔憂的事,而是真實的體驗,那麼,我們可以有信心地面對它。

不僅如此,我們也可以為從容地死去作好準備。


如果我們有著快樂的生命,死亡就可以是從容的。

但是,不管我們如何生活,我們還是可以為從容地死去而盡力。


我們注重培養有助於死亡過程的無畏懼素質。

對許多人而言,他們其實是害怕痛苦和害怕與摯愛的人分離,更勝於其他可怕的東西。

在臨終時,鼓勵和安慰是最基本的。

作為開始,你必須安慰自己。

那痛苦的確是劇烈及難以忍受,但,所幸有先進的醫學,可以減輕人在臨終時所承受的肉體痛苦。

痛楚不一定是如此勢不可當的恐懼目標了。

我通常會安慰哭泣著的人,例如一個垂死的癌症病人,對他說他無必要承受痛苦,及時的醫療可以減輕他的痛楚。

重要的是,病人可以放鬆和安詳地離開。

另外一個擔憂是無可避免地離開自己所擁有的一切。

當然,如果我們深思熟慮過這件事,那就較容易辦了。我們知道凡有聚便有散。

如果臨終的人還未深思熟慮過這些事,你就得溫柔地鼓勵及安慰他說,他的孩子和親人將會得到照顧。

向他作出保證,一切都沒問題,友人會代他照顧他們;鼓勵他放鬆及保持鎮定,不必擔憂其他的事,他的親人都會得到照顧的。

在這裡要強調的是,嘗試鼓勵哭泣的人變得更平靜。

如何可以從容地死?

佛教的方式是要在臨終的人的房裡維持安寧。

呼喊、悲鳴,和哭泣並不會有幫助。

這與那可憐的人面對死亡的緊要關頭有何關係?

這樣做只會讓臨終的人難以安詳地死去。

若在場的親友表示他們的關懷和愛,向他表明為了支持他而願意作出貢獻,那是最好不過。


“宗教的標誌在如此情況里是有用且方便的。

如果臨終的人是一位佛教徒,一尊小小的佛像,或有可能的話,佛教僧人在場頌經,將非常有助於臨終的人得到最大的安寧和有尊嚴的逝世。讓他們以最好的方式邁向新的生命,這實在是一件好事。”查革咯法師(Ajahn Jagaro)


生命是不定,

死亡是必定。

——達摩難陀長老著


善仁善終服務

20年殯葬經驗

明碼實價|絕不取巧
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省思死亡

省思死亡 我們為何要想及死亡?我們為何要省思它? 佛陀不只鼓勵我們談死亡,也鼓勵我們定時地省思及思考它。 凡是生來的必會死。 意識與身體從懷孕時開始發展、成長及成熟。 換句話說,它們經過老化的過程。 我們先是稱它為成長,然後老化,但它其實只是一個成熟、成長和最終邁向不可避免...

 
 
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

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 死亡降臨一切眾生的身上,死亡是生命循環的一部分。 有的人在少年時死去,有的卻在老年時去世,但所有的人都無可避免的死去。 我們不受邀請地來到這世界,然後不招呼一聲就死去——每一個人,每一個植物,每一個形色,每一個生物,都有著相同的命運。...

 
 
醒覺地活著

醒覺地活著 我們愚笨地活著,從來沒有考慮到我們為了不存在的東西浪費了那麼多的時間。 我們今天浪費了多少的時間去擔心明年,未來的二十年,想象著未來,到了沒有好好地過這一天的地步? 我們的生命價值觀念將改變。 什麼是生命中重要的東西? 什麼東西激發我們?...

 
 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