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貪愛與無知

  • 作家相片: 牙 穆
    牙 穆
  • 2月5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

貪愛與無知


死亡可以被克服嗎?答案是——可以!

有死亡是因為有誕生。

這個重復不斷的輪迴轉世被稱為 Samsara。

要終止這不斷的輪迴就必須剪斷無明(Avijja)與貪愛(Tanha)—這些輪迴轉世的根源必須被消滅。因此,只要我們剪斷貪愛與無知一誕生己擊敗,死亡已征服,輪迴已超越,涅槃(Nibbana)已證獲。

我們必須嘗試瞭解,宇宙萬物皆是無常的。

存在只是一種幻想。

當我們能從科學或哲學的角度分析這一切,我們最後只找到虛空。


“害怕死亡就像是害怕丟棄一件穿舊了的衣裳。”(甘地,Gandhi)


由於我們對至愛的人的執著,失去他們是極痛的經歷。

佛陀住世時,維薩卡(Visakha),一位知名的虔誠佛徒,有如此悲痛的經歷。


當她失去了心愛的孫女時,她傷心地向佛陀求指引。

“維薩卡,你是否希望能育有著像城裡孩童一樣多的兒子和孫兒呢?”

佛陀這麼問道。

“是的,我當然希望!”

“那麼,維薩卡,當他們逝世時你會為他們哭泣嗎?

維薩卡,那些愛著百樣東西的人有百樣的痛苦。

一無所愛的人就沒有痛苦。如此的人息滅了痛苦。”


當我們產生了執著,我們就得做好準備,為分離付出痛苦的代價。

愛好生命有時候會演變成對死亡的極度恐懼。

我們甚至不會為了正義冒險。

我們活在恐懼中,害怕疾病或意外會奪去我們寶貴的生命。

領悟到死亡是必定的,為了個人的安全和自保,我們希望和祈禱自己的靈魂會重生於天堂。

這種思維來自對繼續存在的強烈貪愛。

每個人必須認識死亡在他生命里所扮演的角色。

儘管是王者或將軍,富或貧,強或弱,一個人的最終長眠的地方不是埋在士下六尺的棺木里,就是骨灰甕里,或葬於水里。

所有的人都有著及面對著同樣的命運。

由於對生命本質的無知,我們常常哭泣與哀悼。

一旦瞭解了生命的本質,我們便能夠面對一切緣起法的無常性質和尋求解脫。

除非我們成功從世間法中得到解脫,我們將不斷地面對死亡。

而在這方面,死亡的角色是很明顯的。

若人覺得死亡是難以負荷的,他就應該努力超越生與死的循環。


生命是不定,

死亡是必定。

——達摩難陀長老著


善仁善終服務

20年殯葬經驗

明碼實價|絕不取巧
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死亡是無可避免的

死亡是無可避免的 說起來好象矛盾,雖然我們常看見死亡奪取許多人的性命,但是我們很少停下來思考自己也早晚會成為死亡的犧牲者。 由於對生命的強烈執著,我們不傾向於抱著死亡是絕對必然的可怕念頭,儘管那是一個事實。我們選擇把這可怕的念頭拋得越遠越好——欺騙自己死亡還很遙遠,無需擔心...

 
 
bottom of page